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江苏自考《文学概论(一)》知识要点十

2018-09-17 14:48来源:江苏自考网
  7.既然文学不能脱离政治,那么“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就没有错。
 
  错误。不能脱离政治和为政治服务是两码事。前者只在于说明文学与政治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不可能完全分开,是正确的。而后者仅仅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是单方面的从属关系,是错误的。文学与政治都同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两者是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提法对繁荣文学是不利的。
 
  8..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学作品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错。在阶级社会中所产生的作品一般都带有阶级性,但阶级性在文学作品种的表现是不同的。有些题材如政治斗争、阶级矛盾,有些文体如小说、戏剧等这些作品的阶级性就比较鲜明。而其他一些题材,比如赞美自然风光,有些文体如诗歌(抒情小诗),这些作品的阶级性就相对隐晦、含蓄,甚至不易察觉。
 
  9.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是同一件事。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这句话是别林斯基说的。这句话正确指出了哲学与诗,即社会科学与文学的区别:一个是逻辑推理,另一个是形象显示。但后一句话认为文学与哲学说的是同一件事,是不对的。哲学所研究的是事物的共性和规律,文学则表现的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要写出人的情感和心理。
 
  10.爱与死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错。主题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全部生活现象,也就是作品的整个形象体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包含着生活的客观意义和作家的观点态度。但生活总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在阶级社会里,作家总是一定阶级的人,因此文学作品的主题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所谓永恒的主题是抽象的,它抹杀了文学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实际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爱与死在不同的时代都具有具体的阶级内容和时代特点,是不可能永恒不变的。可以说爱与死是永恒的题材,而不是永恒的主题。
 
  11.主题就是作家的创作意图。
 
  错。文学作品的主题是经作家选择、描绘、评价的全部生活现象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说主题是作品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客观显示的中心思想。它有时和作家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相一致,但有时则产生“形象大于思想”的情况,客观显示的意义超出作家创造形象时的主观思想。因此把主题与作家的创作意图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12.作家在处理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时应当“牵事就人”而非“牵人就事”。
 
  对。在叙述性的作品中人物往往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性格刻画是决定整个作品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情节事件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是刻画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手段。情节的安排应当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事随人走”,也就是“牵事就人”。而不是让事件控制人,“牵人就事”,去描写一些与人物性格关系不大的事件。
 
  13.毛泽东的诗词是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现革命的新内容,可见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可以完全分开的。
 
  片面。文学作品的形式一般要服从内容的需要,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少数旧形式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承续发展下来并为新的内容服务,这就是所谓“旧瓶装新酒”。毛泽东的诗词就属于这种情况。但从总体上看,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两者是不可分开的。
上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文学概论(一)》知识要点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