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预防医学与社区护理
	
		 
	
		1、预防医学具有的特点
	
		①研究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研究重点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
	
		③研究方法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利用卫生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客观定量地描述和分析各种因素对健康影响的规律。
	
		④研究目标是从群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制定卫生政策,实现社区预防保健,将临床医疗、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提供社区预防和干预的卫生服务
	
		 
	
		2、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健康的内涵包括
	
		①一般安宁状态,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
	
		②自我感觉良好,发自内心的良好感觉是健康的基准,相比本人所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
	
		③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调节的适应能力。
	
		④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4、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一)急性作用 
	
		(二)慢性作用 
	
		(三)远期作用 ①致突变作用 ②致癌作用 ③致畸作用
	
		(四)间接效应
	
		 
	
		5、三级预防的内容
	
		1.第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治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2.第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3.第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是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6、三级预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一)一级预防 主要针对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通过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减少高血压的发生。①健康膳食②控制体重③戒烟限酒
	
		(二)二级预防 指尽早发现无自觉症状的高血压病人,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防止病情恶化。
	
		(三)三级预防 ①用药指导②生活方式的改变
	
		 
	
		7、疾病统计指标
	
		1.发病率 2.患病率 3.罹患率 4.感染率
	
		 
	
		8、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一般指1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所有病因的总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K
	
		 
	
		9、反映疾病防治效果统计指标
	
		1.治愈率2.有效率 3.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