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2019江苏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复习(十三)

2018-12-25 17:42来源:江苏自考网
【导语】以下是江苏自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复习(十三)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学习提示】
 
  ●掌握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条件致病菌及菌群失调。在掌握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要熟悉细菌在自然及人体的正常分布现象,并结合细菌的特点熟悉化学消毒剂及抗生素的杀菌机制。
 
  ●了解在自然及人体正常部位分布的细菌种类,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
 
  【学习纲要】
 
  一、细菌的分布
 
  土壤中细菌:主要为腐生菌,可由人畜排泄物及尸体污染土壤。致病菌以厌氧芽胞菌为主。
 
  1.自然分布水中细菌:来源于土壤、空气及人畜排泄物。水被污染后,可有肠道致病菌存在。
 
  空气中细菌:致病菌多为呼吸道菌,非致病菌是造成无菌操作污染的主要原因。
 
  2.正常人体的分布在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而在血液及内脏器官中正常情况下无菌。
 
  3.正常菌群及意义
 
  ⑴概念:存在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群体。
 
  ⑵生理意义:①生物拮抗;②免疫促进;③营养吸收。
 
  ⑶病理意义:①菌群失调某些因素破坏了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②条件致病菌由于寄生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致病的正常菌群。
 
  二、消毒灭菌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
 
  无菌:物体中无活微生物存在。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卫生清理:将微生物污染的物体或环境还原至安全状态。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2.紫外线与电离辐射
 
  紫外线杀菌原理: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尤其265~266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主要是DNA吸收了此波长的光波,光能转成化学能,在DNA结构上形成了嘧啶二聚体,干扰了DNA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特点及适用范围:穿透力差,适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例如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无菌制剂室、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
 
  X射线、γ射线等电离辐射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促使细菌细胞内部产生游离基,破坏DNA。
 
  3.其他物理消毒灭菌法:超声波、微波、滤过除菌、干燥低温抑菌。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消毒剂作用机制:①促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②干扰细菌酶系统,影响代谢;③损伤细菌细胞膜。
 
  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②细菌种类及存在状态;③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抗生素是由放线菌、真菌或细菌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生物细胞的有机化合物。
 
  抗生素作用机制: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抑制蛋白质合成;④抑制核酸合成。
 
  2.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严格的寄生性,并常将细菌裂解。
 
  3.中草药黄连、黄柏、黄芩、连翘、金银花等。
 
  【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正常菌群2.条件致病菌3.菌群失调4.消毒
 
  5.灭菌6.无菌操作7.卫生清理8.抗生素
 
  9.噬菌体
 
  二、填空题
 
  1.正常菌群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包括()、()、()。
 
  2.条件致病菌的条件包括()、()或()。
 
  3.巴氏消毒法常用于()和()的消毒。
 
  4.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包括()、()、()。
 
  5.常用的湿热消毒灭菌法有()、()、()和(),其中()是最彻底的灭菌法。
 
  6.噬菌体具有()特性,常可将细菌()。
 
  7.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杀菌机制是干扰细菌(),导致细菌()或()。其穿透力(),故常用于()或()的消毒。
 
  三、单项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
 
  A.胃B.肺C.血液D.肌肉E.外耳道
 
  2.正常菌群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
 
  A.耐药性变异B.遗传性变异C.寄居部位改变
 
  D.免疫功能亢进E.肠蠕动减低使细菌增加
 
  3.治疗菌群失调症最好使用
 
  A.维生素B.抗生素C.营养素
 
  D.抗毒素E.生态制剂
 
  4.正常菌群的作用不包括
 
  A.抗肿瘤作用B.合成维生素C.刺激补体合成
 
  D.阻止致病菌粘附E.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5.对普通培养基灭菌,宜选用
 
  A.干烤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滤过法
 
  D.煮沸法E.紫外线照射
 
  6.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是因为湿热灭菌
 
  A.蛋白质易凝固B.热穿透力强C.能放出潜热
 
  D.A+B E.A+B+C
 
  7.下列消毒灭菌法的选择,哪项是错的
 
  A.金属器械用漂白粉B.排泄物用生石灰C.饮水用氯气
 
  D.培养基用高压蒸气法E.血清用滤过除菌法
 
  8.酒精消毒的最适宜浓度是
 
  A.100%B.95%C.75%
 
  D.60%E.45%
 
  9.将牛奶加热71.7℃15~30s的目的是
 
  A.抑制牛奶中的杂菌B.防止奶中细菌生长C.杀灭奶中病原菌
 
  D.杀灭奶中所有细菌E.使牛奶中不含活菌
 
  10.常用于塑料及玻璃器皿消毒的消毒剂是
 
  A.石炭酸B.高锰酸钾C.过氧化氢
 
  D.过氧乙酸E.70%~90%酒精
 
  四、多项选择题
 
  1.下述哪些部位正常时有菌
 
  A.皮肤B.咽部C.肺部D.胃E.大肠
 
  2.正常菌群在人体存在的意义有
 
  A.营养作用B.产生抗生素C.影响致病菌粘附
 
  D.促进机体免疫E.阻止病原菌侵入
 
  3.造成条件致病菌出现的原因是
 
  A.细菌致病力的增加B.机体抵抗力的下降C.菌寄生部位改变
 
  D.药物无效E.长期使用抗生素
 
  4.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
 
  A.使用浓度B.作用时间C.酸碱度
 
  D.温度E.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5.与紫外线杀菌有关的是
 
  A.穿透力差B.破坏细胞膜C.作用于DNA
 
  D.抑制细菌蛋白合成E.主要用于空气消毒
 
  6.抗生素能杀菌是因为
 
  A.使菌体蛋白变性B.抑制细胞壁合成C.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D.干扰细菌核酸E.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五、问答题
 
  1.简述人体正常菌群存在的生理意义及病理意义
 
  2.简述紫外线杀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在同等温度下为何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存在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腔道中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微生物群体。
 
  2.由于寄生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致病的正常菌群。
 
  3.某些因素破坏了人体与正常菌群之间的平衡关系,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4.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5.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
 
  6.防止微生物进入操作对象的方法。
 
  7.将微生物污染的物体或环境还原至安全状态。
 
  8.是由放线菌、真菌或细菌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生物细胞的有机化合物。
 
  9.是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严格的寄生性。
 
  二、填空题
 
  1.生物拮抗免疫促进营养吸收
 
  2.寄生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
 
  3.牛奶酒类
 
  4.使菌体蛋白变性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酶系统
 
  5.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6.严格寄生裂解
 
  7.265~266nm DNA碱基配对死亡变异低物体表面空气
 
  三、单项选择题
 
  1.E 2.C 3.E 4.C 5.B 6.E 7.A 8.C 9.C 10.D
 
  四、多项选择题
 
  1.ABE 2.ACDE 3.BCE 4.ABCDE 5.ACE 6.BCDE
 
  五、问答题
 
  1.⑴生理意义表现在:①生物拮抗作用,可阻止病原性细菌的粘附和侵入;②免疫促进作用,经常刺激免疫系统,使之处于戒备状态;③营养吸收作用,产生的维生素等物质可为人体吸收。
 
  ⑵病理意义表现在:由于寄生部位的改变、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或长期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而导致正常菌群发生感染。
 
  2.⑴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尤其265~266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主要是DNA吸收了此波长的光波,光能转成化学能,在DNA结构上形成了嘧啶二聚体,干扰了DNA的正常碱基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⑵穿透力差,不易透过玻璃、纸张等,一般用于物体表面及空气的消毒。紫外线对人眼及皮肤有损害,使用时应注意保护。
 
  3.主要由于①湿热中细菌吸收水分,菌体蛋白易于凝固变性;②水蒸汽热传导效率比空气高,穿透力强;③水蒸汽可放出潜热,提高热效率。

上一篇:2019江苏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复习(十二)

下一篇:2019江苏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复习(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