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江苏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九章(3)

2018-12-14 10:59来源:江苏自考网
【导语】以下是江苏自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九章(3)



  人际吸引条件(因素):
 
  1.相似性与互补性: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一般相似性起决定性作用,但当交往双方角色不同,需要不同时,人们倾向喜欢那些行为与角色相符合的人。双方角色不同,行为不同时,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够互补。
 
  2.个人品质: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不再重要,交往者的内在品质越来越重要。
 
  热情是令人喜欢的重要个性品质,开朗比冷淡更具吸引力。真诚、幽默、有涵养、礼貌、有能力、聪明等,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外表的特点,比如容貌、体形、服装等因素。
 
  外貌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也具有辐射效应。
 
  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尤是交往初期。
 
  社会测量法:莫雷诺首创,从群体的角度提示了成员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喜爱、冷淡或反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且,通过数量化指标的确立,这种方法还可以研究群体的结构、群体中的威望和权力的分配方式与形式,从而诊断群体的积极性水平等等。
 
  原理与假设:在每个群体中,成员与成员之间存在着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们的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也一定会反映在他们彼此之间的行为上。可能假设:在一个群体中,成员在不同评论意义上进行肯定或否定选择的时候,就反映出了这些成员之间在该评价意义方面的人际关系状况。因此只要测定成员在群体中对其他人的选择和自己被选择的情况,就可了解成员在群体中地位及整个群体的结构状况。
 
  社会测量法实施:1.社会测量问卷或访谈。2.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社会测量法应用:了解群体内部中1.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2.群体中有无非正式小群体。3.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整体状况。
 
  这种方法,可把群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加以数量化,而且提示出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是不被当事人觉察的,节省时间。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
 
  群体功能:1.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情感方面影响)2.使成员具有认同感(认知方面的影响)3.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行动方面的影响)总之,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知、情、意三方面无所不在。

 
  群体特性:
 
  1.群体规范: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作用:对成员具有比较和评价的作用,它可为成员提供认知标准和行为准则,用以调节、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它们保持一致,群体规范还可作为成员彼此认同的依据。
 
  2.群体的凝聚力: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体现了群体的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所决定,包括:
 
  正性力量:①成员间的人际吸引,相互喜欢。②使成员留在群体中的动机。③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负性力量:①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成员不能简单地决定是否离开。②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他群体的机会,而不得不坚持留在原群体中。
 
  3.群体中的角色:群体形成,成员就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特定行为模式及角色地位。
 
  4.群体的领导: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产生对立的说法:
 
  ①个人物质理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物质,具备这些物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
 
  瑞德格维:提出领导必须具有三方面的才能:具有使群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卓越能力,具有强的处理群体内人际关系的能力,具有权力欲、名望需要和他人崇拜的需要,强调追求成功,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②情境物质论:情境因素决定了个体能否成为领导者。
 
  李维特:在群体沟通的网络方面研究中发现,轮型沟通背景下,处于特殊地位的人更容易成为领导。

上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九章(2)

下一篇:2018年江苏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九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