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江苏自考网!  今天是

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笔记第九篇:我的世界观

2018-06-28 16:21来源:江苏自考网
【导语】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以下是江苏自考网为大家整理的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笔记第九篇:我的世界观

第九篇:我的世界观
 
1、作者认为,人生“目的何在”“不必深思”,但却得出一个“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结论,这如何理解?
答:因为这在作者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并不复杂的总是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由于其他的人的付出和劳动,他常常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那么作者也就自然得出了一个“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结论。

2、作者即认为“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执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这如何理解?
答:这里的“客观世界”是指艺术和科学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永远探索不尽的,永远发展着的,所以作者说是“永远达不到的对象”。这里的“宗教感情”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作者献身科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那种执着、坚韧,犹如宗教徒的信仰一般。

3、谈谈这篇演讲词的文风与作者人格的一致性。
答:这篇演讲词思想深远而言语朴实、见解独特而态度谦虚、坦率自然而又真情涌动,这同作者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深邃见识、朴素的生活作风、谦虚的态度、坦荡的胸襟、高尚的人格息息相关,是他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

4、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答:A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
B这段文字中的个人和群众分别指什么———个人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群众是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庸众。

5、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
答:A这里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是什么意思———人类完全掌握客观规律后所达到的绝对自由。
B“每一个人的行为”三句说明什么———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规律诸多因素的限制。
C爱国斯坦从叔本华的话中得到什么启发———对人对己都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D这段话包含着一个怎样的宇宙观念———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6、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
情;在这个意义上,而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
答:A爱因斯坦所说的奥秘指的是什么———宇宙的、科学的、美的真正所在和根本原理。
B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什么———对奥妙的敬畏之情和执著追求,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全神贯注和献身精神。

7、照亮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
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答:A从这里看,作者的生活理想是什么———坚守和追求善美真。
B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要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全神贯注于对客观世界奥秘的探求。
上一篇: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笔记第八篇:吃饭

下一篇:2018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复习笔记第十篇: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