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江苏自考网!江苏自考网为考生提供江苏自学考试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为准。

联系我们:  0512-67311639

距7月自考考试 56

距4月自考成绩查询预计 3

自考流程
所在位置:江苏自考网 > 自考答案 > 2025年4月江苏自考15044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5年4月江苏自考15044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5-04-29 10:03:00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15044 马原 2025 年 4 月真题

  单选题:

  1.(单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 )(本题 2 分)

  A.阶级基础

  B.客观条件

  C.科学前提

  D.思想渊源

  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 了阶级基础。

  2.(单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本题 2 分)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D.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单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称为( )(本题 2 分)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B.理想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和自然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4.(单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 )(本题 2 分)

  A.相对主义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答案:D

  解析: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5.(单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这说 明联系具有( )(本题 2 分)

  A.稳定性

  B.普遍性

  C.客观性

  D.多样性

  答案:C

  解析: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6.(单选)在唯物辩证体系中,作为其实质与核心的是( )(本题 2 分)

  A.对立统一规律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因果规律

  答案:A

  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单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 )(本题 2 分)

  A.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直观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答案:D

  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 得来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为认识先于人的实践经验。

  8.(单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下列选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本题 2 分)

  A.收集材料

  B.分析实际情况

  C.提出科学假设

  D.理论付诸实践

  答案:D

  解析: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必须由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的第二次能动飞跃。

  9.(单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用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本题 2 分)

  A.圣西门

  B.费希特

  C.马克思

  D.恩格斯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0.(单选)社会存在是指( )(本题 2 分)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总和

  答案:A

  解析:(新教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旧教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1.(单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 )(本题 2 分)

  A.它被经济基础决定

  B.它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

  C.它为经济基础服务

  D.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必须由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的第二次能动飞跃。

  9.(单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用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本题 2 分)

  A.圣西门

  B.费希特

  C.马克思

  D.恩格斯

  答案:C

  解析: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0.(单选)社会存在是指( )(本题 2 分)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总和

  答案:A

  解析:(新教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旧教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1.(单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 )(本题 2 分)

  A.它被经济基础决定

  B.它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

  C.它为经济基础服务

  D.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解析: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其对立性表现 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3)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15.(单选)从物质形态看,由一定数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的资本构成是( )(本题 2 分)

  A.资本价值构成

  B.资本技术构成

  C.资本有机构成

  D.资本积累构成

  答案:B

  解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 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

  16.(单选)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 )(本题 2 分)

  A.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所费总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答案:D

  解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 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17.(单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资本再生产也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决定性阶段是( )(本题 2 分)

  A.复苏阶段

  B.萧条阶段

  C.危机阶段

  D.高涨阶段

  答案:C

  解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个阶段,但是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没有危机阶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8.(单选)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的“三权”指的是( )(本题 2 分)

  A.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

  B.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

  C.财政权、监督权、司法权

  D.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采取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即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权力主体 独立行使,形成各主体之间的“制衡”。

  19.(单选)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本题 2 分)

  A.实现经济全球化和福利社会化

  B.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和全球化

  C.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

  D.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社会条件

  答案:c

  解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20.(单选)通过大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协议形成的,再生产或流通环节实行垄断经营的垄断企业组织形式( )(本题 2 分)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答案:A

  解析:卡特尔,即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 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

  21.(单选)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 )。(本题 2 分)

  A.实行“个人联合”来实现

  B.建立金融研究机构来实现

  C.实行“参与制”来实现

  D.掌控互联网和新媒体来实现

  答案:A

  解析: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22.(单选)下列选项属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形式的是( )(本题 2 分)

  A.财政支持和再分配

  B.政府收购私人企业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政府的加工订货

  答案:B

  解析: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 经济形式。由资本主义国家收购部分股权后的私人企业属于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23.(单选)1921 年春,列宁果断的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 ( )(本题 2 分)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发展商品经济

  C.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D.实行余粮收集制度

  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24.(单选)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本题 2 分)

  A.它有其历史必然性

  B.它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C.它是“反常现象”

  D.它是“早产儿”

  答案:A

  解析: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历史必然性。第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25.(单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 )(本题 2 分)

  A.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又称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或低级阶段。

  简答题:

  26.(简答)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本题 6 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 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 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解析:同答案

  27.(简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题 6 分)

  答案: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的具体表现。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主要根据,也使实践成为最公正、最有权威 的“终极审判官”。

  解析:同答案

  28.(简答)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本题 6 分)

  答案: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 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解析:同答案

  29.(简答)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利率调节经济。(本题 6 分)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率调节,主要是通过利率高低和差别利率实现的。

  (2)国家对需要支持的产业或企业给予优惠的信贷条件,鼓励其发展;对需要控制的产业或企业给予较严苛的信贷条件来制约。

  (3)国家在经济过热时,适当提高利率,给经济降温,在需要刺激经济时,则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

  解析:同答案

  30.(简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本题 6 分)

  答案:第一,思想领导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需要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二,政治领导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改革中,在对社会各项事业进行政治领导的实践中,党要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核心的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建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组织领导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

  解析:同答案

  论述题:

  31.(简答)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本题 10 分)

  答案: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解析:同答案

  32.(简答)社会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方面?(本题 10 分)

  答案:改革是一定社会为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深刻的改变和革新,它是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作用:(1)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改革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同答案

  33.(简答)试述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及价值决定。(本题 10 分)

  答案: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

  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3)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在消费过程中能够 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解析:同答案


江苏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2025年4月江苏自考15040新思想试题答案(考生回忆版)
下一篇:2025年4月江苏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答案(考生回忆版)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